当前位置:   > 纪检监察 > 廉政教育 > 读书思廉

放松点,不就是读书吗?

时间:2015-06-12 10:20来源:未知 点击:

    中国人喜欢赶热闹,而且一定要紧扣某个时间节点。214日,平常只会买菜的男人们,纷纷改买玫瑰花送给太太。太太很高兴,因为可遇不可求,下次福利还要等上一整年呢。很快到了35号,大家又一窝蜂去学雷锋,我的邻居王奶奶一天被洗了七次脚,叫苦不迭。
  423日是世界读书日,书店内外、媒体上下,各种读书活动此起彼伏,轰轰烈烈。学者名人和单位领导最辛苦,一定要在这天前把号召读书的话说光。可是我最怕听这种演讲,因为他们把读书这件事说得太恐怖、太严重了。
  比如,读书要耐得住寂寞,甘心坐十年冷板凳;读书不能怕苦,要有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;读书贵在坚持,浪费光阴是可耻的;读书虽然苦,但要活到老学到老,朝闻道夕死可矣。等等。
  每当听到这些高论,台下的年轻人无不面露惊恐之色,个个倒吸冷气。寂寞,苦,可耻,死……世界上还有比这可怕的事情吗?
  我非常理解和同情他们,过来之人,这种场面见过好几十回了,好在我从来没被唬住。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读小说,读得忘掉了一切,大人们总是伸出大拇指赞叹“不容易”,当时我心里特别纳闷:多好玩的事啊,怎么叫“不容易”呢?不让我看书我才难受呢。
  上大学的时候,报纸上宣传数学家陈景润的先进事迹,说他拿着一本书走着走着撞上了一棵大树,还连声说“对不起”,以此证明他读书如何不怕苦不怕累。我觉得记者太不靠谱,人家陈景润是这样想的吗?我敢肯定,在陈景润看来,那些旁人看来枯燥乏味的数字,如同潜水时看到的五颜六色自由自在的鱼群,魅力无穷,不然的话,他有吃有喝的何必找罪受呢?
  引导人读书本意很好,结果却是吓唬人,让人对读书望而生畏,孩子们离开会场就去游戏厅了,这一定是他们没想到的。追求快乐是人类的天性,如果读书真是一件让人活受罪的苦差事,并且要用时间和金钱去换,那读书的人简直疯狂而愚蠢,不让人笑话才怪。如果读书确实令人如此痛苦不堪,那么图书就没有市场,也就没有人写作,这个世界根本就不会有几千年不断的出版业,人类文明无法传承,人比猴子一定强不太多。
  事实上,读书恰恰是一件快事,甚至是人最快乐的一件事,无论对谁,无论他正为生活打拼,还是成功人士。作为地球上的高级动物,一方面,人需要满足自然的动物性需求。另一方面,人还具有精神欲求,这一点完全不同于动物。对于人来说,二者缺一不可,缺一都不完整。
  对于奋斗中的人来说,读书是增加幸福感的最便捷的手段,令他看到、想到物质条件所不能提供的崭新世界,用精神的丰盈补充物质的不足,让人在物质以上快乐飞翔,这是人超越动物的地方。从乡下来的一个老人在我们大院里回收废品,天天缩在墙根等着,风吹日晒,三餐无着,但一旦入神地翻看人们送来的旧书,他的脸上立即洋溢起暖暖的笑意,俨然一位心满意足的国王。这大概就是王小波所说的“思维的乐趣”吧。
  对于丰衣足食的人们来说,在精神世界的游弋不但能提升其生活层次,而且能获得意外的快慰。叔本华有一个钟摆理论:贫困则痛苦,富裕则无聊,人生总是在痛苦与无聊间摇摆。巨星大腕光芒四射什么也不缺,却经常爆出吸毒乱性之类的丑闻,正是为解决无聊而寻求刺激。身居高位的贪官,攫取了八辈子用不完的钱财,可恶确实可恶,但其心灵的空虚也真是可怜,根本不知道怎么才能填满。企图用物质手段解决精神问题,无异于饮鸩止渴,只会越发空虚无聊,直至走向毁灭。
  所以细细想来,人类动物性的物质需求本来是有限度的、容易满足的;物质如果不至匮乏到无法生存,人都可以忍耐。一旦基本需要得到满足,物质增长的边际效应便开始递减,所谓腰缠万贯,只能睡一张床,说的就是这个意思,其余的床对他毫无意义。相比之下,人的精神需求才真正是个无底洞,如果不能满足,则无聊透顶、度日如年。富裕人群、富裕国家的自杀率甚至高于贫困人群和贫穷国家,道理就在这里。
  乍看起来,阅读同打球、钓鱼、唱歌、跳舞一样都是能让人快乐的活动,但任何快乐都不会比阅读的快乐更深刻、更彻底、更持久。一般的活动都是肉体参与得多、精神参与得少,而阅读正好相反。凡与肉体关系大的,都是浅层次的,凡与精神联系多的,都是深层次的;离物质越近,离精神越远。因此,阅读不只是供人们渡过漫长人生海洋的舟楫,也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人生的温暖慰藉和最深沉的快乐源泉。甚至可以说,阅读是人这种高等物种最本质的需求,阅读的快乐是天赋的、不能剥夺的。
  不过,中国人很早就把读书与痛苦联系在一起了,这一定与科举制度有关。佶屈聱牙的说教,无病呻吟的八股,好像一碗饭里掺了半碗砂子,不想吃又不得不吃,这种读书自然毫无快乐可言。范进好不容易中举,却突然疯了,与其说是乐极生悲,不如说是对无边痛苦的彻底解脱。李白名落孙山却成了最伟大的诗人,一定是读了许多他内心真喜欢的文字,比如华丽的汉赋、充溢人性光辉的《诗经》。后世把科举这种不正常的读书说成正常的读书,把快乐说成酷刑,并且延续至今,实在是一个历史性误会,必须纠正过来。一个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大国,人均读书量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,应该与此有关。
  我期盼在明年的世界读书日里,青年导师们这样告诉孩子们:别紧张,你是在寻求快乐!我更期盼,将来每一天都是中国人的读书日,专家学者要经常苦口婆心地劝诫说:放下书本,让眼睛休息一下。一旦我们的民族养成了快乐读书的习惯,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会更加发扬光大、举世景仰,一旦我们的人民普遍好读书胜过好升官发财,社会的幸福指数必将不断飙升——这应该是中国梦绚烂画卷中的一个重要细节。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